在2017年第五屆《石鼓牌》酥薄月中秋征文活動中,征文活動投稿的人群有學生、教師、公務員、離退休老同志,還有在異地定居的衡陽人。
本次征文活動以征集民間有關酥薄月的詩歌、詩詞、賦、歌詞、曲譜及有關酥薄月的故事、相片影集等為內容,要求貼近時代背景,結合酥薄月餅歷史文化,表達美好情懷。此次共收到數以百計的各類文稿,經專家老師們反復閱稿、篩選和評定獲得第一名是:舞蹈《家鄉的味道,酥薄月的記憶》!
《酥薄月.記憶》舞蹈是雁陽藝術團表演的特別節目,該節目由秦磊編導,秦磊、劉清香編舞,陳經榮作曲,賈湘俊、張燕、冰點等表演的一個舞蹈。并且舞蹈在2017"歡樂瀟湘"全省文藝匯演進入了決賽,她們用優美的肢體語言述說著衡陽老字號—衡陽南北特食品“酥薄月餅”。


酥薄月餅是湖南衡陽市傳統的漢族名點,在衡陽生產已有140余年的歷史。衡陽市南北特食品廠對傳統酥薄月的配料、制作進行了詳細研究,創造出配料考究、做工精細、風味獨特、松酥可口的新一代石鼓牌酥薄月,受到海內外食客喜愛。


衡陽酥薄月原名酥薄芝麻餅,又稱太師餅、胡餅、宮餅、小餅、月團、荷葉、金花、芙蓉、月光餅、團圓餅等,經幾百年社會變遷和技術的發展,逐步演變成當今的酥薄月。衡陽酥薄月又以衡陽市南北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《石鼓牌》酥薄月為正宗,是整個行業的風向標,文化底蘊深厚,流傳甚廣。


現今,酥薄月飄香不只在中秋,南北特的《石鼓牌》酥薄月已是四季都生產銷售,百姓不但中秋節日享之,平時亦作茶點食之,親友間走動更以此作伴手禮互相贈之?!妒呐啤匪直≡伦鳛楹怅柕胤教厣麅灝a品已遠銷全國各地及港、澳、臺地區,并出口東南亞一帶。


衡陽南北特傳承的酥薄月配方獨門、風味獨特、工藝講究、制作精湛。其主要原料有:精面粉、高檔白糖、豬油、桂花、玫瑰、喬餅、飴糖、麻蓉、食鹽、水等十二種材料,經14道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精制而成。制好的酥薄月大小勻稱,每個重為40克或50克兩種規格,斷面酥皮層次清晰分明,皮酥餡香,酥松可口。


衡陽酥薄月文化價值深遠,體現了中華民族的“家”文化、“和”文化及“親情”文化;制作技藝價值極高,至今仍大部分保留著的傳統手工制作技藝,在當今月餅生產市場是不可多見的一朵奇葩;其具有濃厚的麻仁、玫瑰、桂花清香,食而不覺甚甜,香酥而不油膩。


衡陽酥薄月餅制作精細,選料認真,成月狀似扁鼓,平整飽滿,色澤金光油潤,酥皮層次分明,口味油而不膩,甜而爽口,有滑腸胃、行風氣、通血脈、潤肌膚之作用 。


用舞蹈語言來演繹月餅文化,這是衡陽雁陽藝術團的首創,她們把衡陽老字號—南北特食品廠生產的酥薄月餅搬到舞臺,用藝術手法展示了酥薄月餅的生產工藝與過程,使酥薄月餅變成了真正的文化食品。

